对此,苏童表示,短篇小说在中国的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有可能还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我们可以设想在美国、欧洲,一个短篇小说作家往往很难生活,而在中国有大量作家可以靠写作短篇小说安身立命,比如长江文艺已经发到千字千元了,基本一个短篇小说可以养活作者一个月,已经相当不错了。此外,多年来,短篇小说相较于中长篇小说,确实一直处于弱势,这是现实。” “为什么近年来我国没有特别好的短篇小说涌现?短篇小说遇到了什么困境?”在昨天于华东师大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英语短篇小说大会上,包括著名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罗伯特·奥伦·巴特勒,中国著名作家余华、毕飞宇、苏童、方方、赵玫、徐坤、孙甘露、内等在内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位知名作家和学者,围绕“短篇小说中的影响与汇合:与东方”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研讨。 余华、苏童、方方、赵玫、毕飞宇……这些都是中国文坛响当当的名字,他们几乎都曾写过短篇小说,但如今除了方方仍表示“以个人写作兴趣”在外,其他几位著名作家都改写中长篇小说,这也引发了现场不少读者的好奇。“尤其近年来我国没有特别好的短篇小说出现,短篇小说在中国面临什么困境?”现场一名读者的发问得到了不少人的。 对此,苏童表示,短篇小说在中国的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有可能还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我们可以设想在美国、欧洲,一个短篇小说作家往往很难生活,而在中国有大量作家可以靠写作短篇小说安身立命,比如长江文艺已经发到千字千元了,基本一个短篇小说可以养活作者一个月,已经相当不错了。此外,多年来,短篇小说相较于中长篇小说,确实一直处于弱势,这是现实。” 而在余华看来,长篇小说耗时长、更难写,作家想写出一部好的短篇小说,概率比写出一部好的长篇小说要大,而不少人对于短篇小说的悲观则并无必要,“大家提及当代文学总觉得不景气,中国一年要出一两万部甚至更多的长篇小说,但10年里能留下10部长篇小说就很伟大了,过些年,我们自然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很好的短篇小说,只不过现在暂时混在一些很一般的小说里,我们没有发现它们。” 在论坛上,作家方方直言,她写短篇小说更尽兴,但她也同意余华的观点,“一个好的长篇小说很难写出来,但短篇小说的技术性要求非常高。作家把一个故事楚,写成长篇小说就容易出版,语言技术问题不会太讲究;但短篇小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一个不太会写作的人写短篇小说很容易露出破绽”。 此外,短篇小说近年来佳作不多、作家写作动力不高,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不知为什么中国读者特别喜欢看长篇小说,这是市场需求,出版社更愿意出长篇小说,很多人写一个长篇小说就可以出版,短篇小说要有10个构思才可以出一本书”。方方坦言,一些很好的作家最早起步都是写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对结构、人物语言更讲究,写作技术也随之磨练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