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IT数码信息网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绽放于焊花中的人性异彩——读谢友义长篇小说《工道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1-21 22:57:06 人气: 标签:优秀长篇小说阅读
导读:在我看来,任何题材的小说都只是以该题材为背景,重在写人,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陷入题材枯燥论。对于工业题材小说而言,可以以飞溅的钢花、旋转的车床为背景,描写工

  在我看来,任何题材的小说都只是以该题材为背景,重在写人,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陷入题材枯燥论。对于工业题材小说而言,可以以飞溅的钢花、旋转的车床为背景,描写工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将主旋律、将厚重的思想消解在人物的一举一动、之中,用通俗、轻松的手法表现出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作家谢友义抓住了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核心点——“工厂为背景,前景却是人”,完成了他的最新工业题材长篇力作《工道》。

  小说讲述了两名要好的职校生游学山、钱方之间的工作、生活的情感故事,他们毕业之后进入南方船舶公司同一班组,但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使两人了不同的人生道。游学山重技术,认为“读技校,是学技术”,技术是一个工人的,立身之本。在实习期间,面对“实习生近500人,学校只分配200人”的现实,“肥仔”钱方想方设法,四处活动,争取留厂。而游学山“对这次是留是走都有心理准备”,自下厂实习以来,一下班就回宿舍看书、学习。出人意料的是,两人都留下了。钱方靠讨好、巴结,很快在班组里担任了副班长一职。不久升为副工长。再也瞧不起游学山,一度逼他到“”边缘。特别在游学山获市电焊大赛冠军后,更要除掉这颗“”。哪想碰上公司人事,没有学历的钱方被新来的大学生何家华取代。游学山却因为自考了大专英语,从一名电焊工成为公司经营部翻译。从此两人命运发生了逆转。

  小说叙事突破了工业题材宏大叙事的固有模式,一方面以“日常生活视角”致力于还原完整、流动的造船工人日常生活图景和人生本相,诸如“偌大的作业场就像一个堆满什物的巨大足球场。船企工场除了钢板还是钢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本来就炎热的作业场所,更显得炎热难耐。”这样的文字俯拾即是。另一方面,努力书写造船工个体以及群体的传奇,实现了“日常生活转向”。这集中体现在该小说对造船工人日常生活、劳动场景的诗意化、审美化、甚至陌生化的专注描摹,像“电焊 ‘吱吱’的响声、锤打声、嘈杂声汇成了一首‘生产大合唱’,连船上的清洁工人们也忙个不停。”这种日常生活的描写,也让人感受到工人生活中洋溢的诗情画意。小说非常可贵之处在于,描写的主体不是老工人,而是年轻的技术工,展现的是几代人的付出,出彩的是优秀的烧焊工陈仙花、金心铃等船厂“金花”。小说在技术处理上克服了枯燥,体现了丰润,主要是写人的感情突破。

  曾在国企工作多年的谢友义,对产业工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使他对笔下的工人们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热爱,所以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中“美”与“善”的。主人公钱方得志时,对游学山极尽冷嘲热讽。钱方后,游学山不计前嫌,几经辗转去游学山打工的石场看望并鼓励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一心一意爱上你好好珍惜自己的每一个步、每一个过程,一切都可以重来的!”小说并没有钻到“社会”“人性丑恶”里去展示社会、展示人性,而是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和相互的基调。无疑,这样的基调在当代社会里校正着人们对现实人生和人性过分想象。另外,一般作家对像金心铃这样美丽的底层女性,弄不好就要为制造“看点”而肆意泼污水。但谢友义不是。他为这样一个善解人意,又有几分任性的女孩子设置了一个“不辞而别”的结局——主动放弃晋升机会,选择了另求发展。金心铃这一人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复杂的个性,他们聪明、睿智、有知识、有思想,甚至还不乏深刻;但也、讲究物质享受,甚至还表现出“判逆”的性格。明显区别于第一代工人讲奉献和理想主义的特征。

  一般来说,好的小说一定会去协调人与现实生活,协调人与人内心,协调人与人之间灵魂相互紧张的状态。长篇小说《工道》协调人物伦理关系的焦点是从人性出发。钱方是人性“恶”的代表。游学山是人性善和正能量的代表——在他身上存在着善良、隐忍、中和等人性特点。宫作英是阴鸷人性的象征。小说始终在善与恶、正与邪、错与对、真与假等的深度较量中彰显人物性格,凸显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从而在书写个体命运的同时,折射和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塑造了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

  时过境迁,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理落差、沧桑感、对世态炎凉的感受等,为创作提供了可资挖掘的素材。有评论家指出,现在的文学创作是大时代中的个人小叙事,闻之怦然心动。这应该是当下文学的总体的时代特征,所以谢友义笔下的那些平凡的物,那些工段、班组的师傅和工友们的故事,是可以很多人的。我想这也是区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精英立场的重要之处,也是谢友义的工业题材小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忠,生于七十年代,四川南江人。国家二级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理论评论著作及诗集十余种。曾获首届、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评论等。

  马忠对谢友义《工道》长篇小说的评论,我认为很准确很到位。特别是诗意化、审美化、陌生化的提法。这里牵涉到感情的问题。我记得茅盾郭沫若等对工业题材创作草明的高度评价,也是一样的。指深入工厂生活写出的《原动力》《火车头》。只有你对工人产生深厚的感彩,与他们心心相印,才会有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诗意审美感觉。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