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靠黄河,东临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贯通,公纵横,交通方便。 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处发祥地,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地区作为齐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悠久的历史,为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临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皆有迹可寻。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清代文坛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详文 东部临淄是齐文化旅游区,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位于济青高速公126公里处,它集中了我国古车的研究与考古,包括历代古车马陈列和后李殉车马两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国古车的辉煌历史和造车技术。齐国历史博物馆位于齐国故城遗址之上,是我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和大量文献资料、模型、雕塑等展示手段,形象的展示了齐国的产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历史。东周殉马坑是齐景公的品,600匹战马长眠地下,展示了齐国的强盛和贵族的奢华。姜太公祠、管仲墓、晏婴墓、田齐王陵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构成了齐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 中部淄川是聊斋旅游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居保持了蒲松龄当年居住时的原貌,体现了蒲松龄当年在聊斋著书萧斋瑟瑟、案冷凝冰的情景。蒲翁后人依托故居建造的聊斋园内,有独特新颖的狐仙园,充满传奇色彩的石隐园,蒲松龄当年汲水煮茶的满井(现称柳泉),还有亦仙的聊斋宫等景点。 南部的博山和沂源是自然景观旅游区,山、水、林、泉、洞天然生成,亭、台、榭、瀑点缀其间,情趣盎然。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溶洞资源之丰富在我国北方罕见。大气磅礴、瑰丽奇特的开元溶洞被专家誉为山东第一洞,沂源精美别致、石花资源异常丰富的洞被誉为中国第一石花洞。原山国家森林公园苍松翠柏,绿荫蔽日,景区内的齐长城遗址、石海、孟姜女泉等景点都在秀美浩荡中渗透和张扬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鲁山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植物资源异常丰富,鲁山森林公园位于观云峰的核心部位,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气候温凉,为典型的山岳风景区,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游区,这里碧水环绕,民风淳朴,一派北国江南的水乡景色;西部周村是古商城旅游区,古商城建筑格局错落有致,门市精巧别致,匾额和招牌丰富多彩而且富有古文化韵味,洋溢着浓厚的古商业气息;张店是全市的文化中心,也是旅游接待、餐饮、购物、娱乐中心。 是齐国的故都。齐国是中国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2680年前,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管仲为相国,采用他的思想,经济政策,发展与其它诸侯国的经济交流,短短几十年,齐国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齐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诗歌、音乐等艺术水准很高。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佳话,反映了齐国音乐的优雅尽美。市的临淄区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638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城市。 作为著名的齐文化的发祥地,市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淄,先后发掘出的齐故城遗址、殉马坑、车马坑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充分展现出齐国昔日的强盛。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齐国故城,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在桓台史家遗址出土了距今3700年前的甲骨卜辞,串证了中国6000年的文字产生、演变的发展史。 发展、、是齐文化的精髓。人民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齐国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传统,成为今天市经济文化和对外事业不断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宴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赵执信、王渔洋等。他们的早期思想成就,着的文化渊源。中国最早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规范的著作《考工记》和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均出自齐国。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坎坷的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的、科举制度的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其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被译成多种文字界出版。具有中国北方农家建筑特色的蒲松龄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参观。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俚曲14种,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兴盛于汉唐时代的丝绸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行东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拒考证,以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当时丝绸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丝绸之的源头之一。市的周村区是历史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相通的全国四码头之一,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这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商业街道作为古商埠文化的至今仍然保留完好。今天,市的丝绸产品和轻纺产品仍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资料来源:山东台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