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IT数码信息网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维护保养

国产医疗器械借“技”崛起 激励和监管都在强化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6-8-19 13:45:04 人气: 标签:设备管理:2
导读:外资品牌地位难撼动珠三角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要的集中地之一。相比于前文中生产治疗设备的企业,王筱毅的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TCD)等神经科产品是诊断设备,人体

  外资品牌地位难撼动

  珠三角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要的集中地之一。相比于前文中生产治疗设备的企业,王筱毅的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TCD)等神经科产品是诊断设备,人体使用的风险没那么高,进驻三甲医院更早一些,“大概是在2009年以后吧”。他告诉记者:“现在,三甲医院是我们的主要用户。”

  王筱毅是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与TCD发明人RuneAaslid联合研发,有6项发明专利,已于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立项。

  虽然他们早在2009年左右就进驻了三甲医院,但是对于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企业来说,过程甚至可以说漫长。

  目前,他们的TCD除了进入国内的三甲医院,还出口至美国、德国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去年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今年,由于新产品的上市,销售收入预计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即便是这些生产中高端的国产医疗器械开始崛起,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垄断地位短期内也难以撼动。

  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茅伟明告诉记者,医疗器械是西方医学的辅助工具,外资品牌在该领域优势较大。从细分市场来看,强生是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巨头,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是诊断器械行业的老大,占到国内高端市场的80%以上,而在检验设备领域,前三家外资品牌也占据70%以上的国内高端市场份额。

  他说:“局面改观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市场积累的过程,刚刚启动。另外,高端产品的采购方不缺钱,没必要冒着一定的风险,为了性价比选择国产产品。”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问题多

  茅伟明补充道,国内能够称高端产品的不多,有些号称技术可以比肩国外的,产品品质也未必过关。

  上海证券医疗行业分析师杜臻雁告诉记者,技术上,现在有一些小的子行业其实已经跟国外旗鼓相当了,但在一些大型的影像诊断设备上还是跟国外有一定差距。

  除了技术与品质,国内整个医疗器械业仍然面临着规模过小的问题。

  根据天星资本今年4月底发布的报告,从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情况看,目前103家医疗器械挂牌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是规模普遍较小。

  尽管深圳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这里的生产企业平均产值仅在4000万元左右;上亿元的只有三四十家,4000万元以下的则多达数百家。这与国际巨头动辄上百亿的产值难以匹敌。

  “乱”也是国内医疗行业的另一个关键词。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张晓华告诉记者,为了解决租金太贵和工人难招的问题,上次他带领几位深圳的企业主到外地去考察一个模范产业园,打算在当地设厂。当时他们去一家企业参观,待不了5分钟就出来了,“质量管控不行,管理混乱”。

推荐: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